“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城区专场)召开
介绍平城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0月10日,我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城区专场),平城区负责同志介绍该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十四五”时期,平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提升,为全区发展翻开崭新篇章。从数据来看,“十四五”时期,平城区主要经济指标中的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攀升,总量长年位居全市第二,2025年上半年位居全市第一,总计2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均长年位居全市第一。2024年,该区GDP总量完成541.83亿元,全省县区排名第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突破404.89亿元,全省县区排名第四。产业结构优化持续发力,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2024年,三次产业比例为0.45:12.26:87.29,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绿色化转型。
一产方面,农业从“经验种植”迈向“精准导航”,实现智能化高效升级。小南头街道玉米“吨粮田”创建项目打造千亩以上连片“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试点面积1180亩,平均亩产2481斤,提升333斤,增幅15.5%,获评农业农村部“2024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创新大赛观摩点和省级试验基地。
二产方面,工业从“资源闲置”迈向“链式协同”,创新与转型步伐加快。大力推动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山西美川大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二电厂丰富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建成年产40万立方米AAC、ALC生产线,年回收利用粉煤灰23万吨。以中车大同公司为核心建成市级轨道交通特色专业镇,集聚配套企业32家。
三产方面,服务业从“零散分布”迈向“集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创建开源一号文创园、凯德世家城市综合体、克瑞特人力资源服务园等三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24年入驻企业593家。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商务楼宇38个,入驻企业超1700家。
“十四五”时期,平城区立足丰富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旅融合新业态。2021年至2025年的国庆假期,全区A级景区接待游客共1826.96万人次,门票收入7.98亿元。代王府、小石子村、北魏印象嘉年华、阳和坡知青大院等4个景区成功晋级3A级,品质不断提升。该区积极探索“文旅+”多元化发展,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文旅生态圈,由旅游目的地向休闲目的地、度假目的地转变。力促农文旅深度融合,小石子村景区依托汉代通光寺、明代烽火台、上世纪70年代灌溉石渠、百年老窑洞院落等历史文化遗存,积极打造集餐饮、特产、文创、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农文旅田园综合体,逐渐形成本地人到小石子等周边景区游玩、外地人到大同古城内外游玩互补格局。围绕大同古城保护与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升级,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机。全力推动县隍庙街两侧、原五中地块、善化寺东侧及永泰府学里二期项目落地;大力推进东南邑、如梦大同、鼓楼东西街、柴市角历史风貌区、潘家园、餐饮基地等多个商业项目建设。
“十四五”时期,平城区在教育、医疗、就业、乡村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群众。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卓有成效,新建、改扩建学校12所,新增优质学位7000余个;对全区46所中小学、幼儿园操场、校舍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所有学校实现百兆光纤进校园。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集突发卫生应急指挥、应急物资保障、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及卫生监督于一体的区卫生应急保障中心;打造6个标准化示范村卫生室,实施23个社区全民健身惠民工程;在公共场所配置8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为突发健康事件提供快速响应支持。
就业服务优化、质量提升,创建公益性零工市场,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信息架构,推出“灵工邦”移动端服务,依托大数据精准匹配岗位。“十四五”时期,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71场次,提供岗位63734个,达成就业意向13378人次,技能提升培训14324人次。2024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3.7万元提升至4.6万元,居民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模1400亩、农村改厕974户;农村煤改电项目总投资1257万元,已完成改造2776户,今年预计继续完成改造211户;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累计投资6057万元用于生活污水治理、村内道路硬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相关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