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人社厅等部门联合印发《技能促富助力缩小“三大差距”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明确,强化职业学校技能培训支撑作用,支持技工院校在原有招生基础上,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
《方案》的这一政策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禁让人想到之前有关“本升专”的新闻,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不久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中,多个专业的招生对象是本科毕业生。报考该校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合格后,拿到的是专科毕业证书。“本升专”一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浙江省的技工院校面向高校毕业生招生,学生毕业后可以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性质与大专学历存在差异。不过,从效果上,这一政策类似于让高校毕业生“回炉”读大专,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当前,高等教育的部分专业设置未能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在大学生实操能力培养上有欠缺。这导致一些本科毕业生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境。在学术研究岗位,他们难以与硕博生竞争;在技术岗位,实操能力可能不如大专生、技校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读大专、上技校,看似有违常理,实则是他们抢占职业发展先机的“更优解”。
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说:“我们需要能迅速上手的人才,而非空谈书本知识的‘理论家’。”一些本科毕业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操技能上存在不足。他们若重返大专院校或技工院校专攻专业技能,强化实操训练,提升能力素质,有可能成为企业争抢的人才。
从个人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本科转专科”绝非“学历降级”,也并非表明“学历贬值”,而是另辟蹊径的就业之道。一些本科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作出了这样的理性选择,社会理应包容、支持。
一些院校“本科转专科”专业火爆,足以证明这种模式受到市场和部分本科毕业生的认可。面对一些本科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各地不妨加大对未就业毕业生的扶持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技工院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提升技能的机会,让技能照亮他们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