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病毒、木马病毒……我们总是被各种病毒包围着。如今,职场中流行起一种“橡皮”病毒,据“内幕”报料,著名主持人黄健翔就是感染了这种病毒而选择离开央视。“橡皮病毒”感染者工作起来没有激情、没有效率、甚至没有反应,而这种病毒不能靠药物治疗,也不能靠软件杀除,只能通过内心不断制造激情,才能对抗它的肆虐。
一、定义:谁是职场“橡皮族”?
“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力度小了他根本不在乎,力度大了,他还会反弹一些不满过来。”这里是借用橡皮反弹力强、顽固的特性,特指那些在职场上我行我素,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于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据说,在职场2-5年,80%的人会越来越“橡皮化”。
老板对职场橡皮人的态度是――“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开门,请他走开,在你的视线中消失。永远消失。”站在老板的角度,这类员工真的相当的可恶,不但不积极创造价值,还起着相当的迟滞作用,延缓甚至是阻碍公司的效率与效益。
最初,我们几乎都是带着同样的心情投入到第一份工作中,好奇,新鲜,热情,一些害怕,激动,兴奋,当然也会有失落和无奈。但是,用不了多久,大多数的人逐渐消磨了热情,变得困惑和不知所措,有些人会问“为什么职场的人都那么虚伪?”,“为什么好心得不到好报?”,“为什么老板那么偏心?”,“为什么像他那种人还会得到老板的重用?”,“我到底哪里做错了?我已经很用心在做了!为什么他们好像都很讨厌我,防着我,甚至排挤我?”
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没有人指点我们该怎么适应这该死的职场,我们得到的几乎都是关于人情世故的“真理”教诲,我们需要学着保护自己!保住自己的职位,保住自己的薪水,保住自己被提拨,保住自己占据有利的位子,我们学习和领悟了众多的职场行为规则和潜规则,我们变得成熟,老到,游刃有余,职场成为我们得心应手的舞台,重要的不是在业绩上做出成绩,而是在人际关系上保持灵敏和恰当的浓度分配。
我们开始变得麻木,麻木的人是不会被刺痛的,我们相当的固执,当然还是内心的固执,表面上不会被看出来。我们终于明白,在职场上再优秀的员工也是弱者。职场里没有永远的老板,只有永远的利益榨取。
我们很想明白地说出谁制造了橡皮人,但是说不出来,不是因为不敢说。
想起马克思的话“戴着枷锁跳舞”,我们已经戴上了枷锁,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现在是学会如何跳舞的时候了。
别以为这一切离你很远,事实上,身在职场2至5年内,80%的人变得越来越“橡皮”。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跨到了职业生涯的边缘,或者下一刻,你就会被扫地出门。
二、测试:你离“橡皮”有多远?
究竟你离“橡皮”有多远,你橡皮化的程度有多高呢?不如现在来做个测验。
测试一:你“橡皮”了吗?
“橡皮病毒”无所不在,现在来测试一下你是不是已经“橡皮化”了?(答案A.肯定 4分;B.有点像 3分;C.不太像 2分;D. 绝对不是 1分)
1.对职场上的一切批评不屑一顾,至少要在所有人面前装成这样。
2.工作做好了是上头的功劳,做不好是我的黑锅。
3.反正公司的一切都是上头那几个人说了算,我才懒得说呢。
4.工作布置下来,一直要逼到最后时刻才去做。
5.不会主动申请新任务。
6.公司的新举措都毫无意义。
7.最不喜欢和新人搭档,因为他们什么都不会做。
8.上司99%的批评都是无意义的挑刺,真讨厌。
9.工作就是拿工资,不是我的事业。
10.公司的名声好或者坏,都跟我没关系。
11.开会一定往后坐,不想被上司一直盯着,还可以走神。
12.没有1年之内的职场计划。
答案:
◆(12—24分)正常新鲜族:不管你现在已经工作多久了,你的冲劲和乐观还保持得非常新鲜!同事上司都喜欢和你搭档,最重要的是,你让自己过得很快乐!
◆(25—32分)前橡皮人状态:是否刚在工作上受了委屈?或者进入了工作的“7年之痒”?总之,因为一些职场挫折,心态一时没能调整好造成了你的灰心、愤懑。
◆(33—40分)尚有弹性的橡皮人:橡皮盔甲在身,百毒不侵!公司的大多数人,特别是上司都得不到你的好评。理想只是无聊的时候拿出来想一想。职场上的严重倦怠、无聊感,如果有家庭或者爱好来调节则好,如果没有,则会严重影响生活情绪。
◆(41—48分)老化了的橡皮人:自我感觉是看破红尘的得道者,其实已经变成快要裂缝的老化橡皮人啦!公司的一切在你看来都是别有深意,同事不是傻瓜就是阴谋家,工作只有在发薪日有意义,得过且过是基本步调。事实上,职场确实盛产潜规则和小人,但是明规则和君子就像**的另一面必然存在。
测试二:你究竟有几分橡皮化
1. 上司设置新工作后,你总是要等一段时间去实施。自己觉得工作简单,没必要这么着急。
2. 无论大小会议上,心不在焉是你的必修课。
3. 一年之内,你没有受过任何表彰或批评,但你不在乎。
4. 于公司里发生的人事安排,你认为你知道其中的端倪。
5. 总是想不通,为什么你的上司看上去总会有些错误安排。
6. 公司改变管理制度,在你看来是个过场而已。
7. 休息时间出去聚会,你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公司一些事情,而且总能得到大家的响应。
8. 现在的新人好像都在异想天开,其实什么都不懂。
9. 出了问题不想办法解决,反正总有人会解决掉。
10.工作上混混日子就可以,因为你总是得不到和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位。
1至3项:橡皮黄色预警:现在你还不属于“橡皮族”的一员,但是已经有橡皮化的端倪出现。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会改变上司、同事对你的好感,降低对你的期望值。
4至6项:橡皮橙色警报:你属于半橡皮化的范畴。个人的“品牌价值”已经下降不少,在公司里,你是让大家既头疼又无奈的一个,因为有一些经验或能力,你虽然不至于被扫地出门,但是也晋升无望,只能混混日子。
7至10项:橡皮红色警报:你绝对已经是顽固的“橡皮一族”,可以说在职场上神憎鬼厌,提到你,大家的反应是只能耸耸肩膀,你已经成了下一批被新陈代谢出去的后备。最可怕的是,你可能因为过度橡皮化,而被职场拒之门外。
三、分析:找出“橡皮化”的原因,你为何越来越橡皮?
抱残守缺:对于大多数职场中人来说,多年的打拼会给你带来不错的成绩,可是因此也可能会让你故步自封,沉溺于自己的成绩当中。对上司,你可能觉得他是个外行而加以藐视,而新人,你干脆直接视而不见。这种抱残守缺,很容易让你逐渐橡皮化。
经验:经验是有生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成不合时宜的古董。这个时候牢牢抓住自己的经验不丢,只能让你成为大家眼里的老顽固,而一味地坚持自我,不理会各方面的意见,也是橡皮化的标志之一。
批评:自身“免疫力”的增长,让自己越来越适应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职场当中并不适用。这种免疫增强的橡皮模式,到最后会让你神憎鬼厌。
定位错误:这是一种无奈情况下的橡皮化。一般来说,职场当中的事,不会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很多时候,你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岗位和职位。这个时候心灰意冷,选择被动地橡皮下去,是很多人的对策。
不公平待遇:你做得最多,成绩最好,效率最高,可是升迁的总是别人。你的创意不错,可是却总是把你的想法安到别人的头上。的确,职场并不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也没有绝对公平的存在。这点让人对一切产生怀疑,不如橡皮下去,我行我素。
过度要求自己:这是初进职场人士的通病,怀着雄心壮志,却又不切合实际。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整个世界。失败者,因此龟缩一角橡皮保护;而短暂的成功,会让你有下一个疯狂的目标,直到自己力所未及。
看了这些,是不是有所警惕,恭喜你,终于对“橡皮”有了感觉。不过有人说:根治“橡皮”恐怕要治本,除却这些诱因之外,那就该从你的心态人手。归根结底,“橡皮”是你的一些心态在作祟。
四、评论:调整心态,拒绝做个橡皮人
刚愎:过度的自信就成了刚愎,刚愎的人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质疑的。集体化、团队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势必会收到别人大量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冲击。一个人是无力去对抗这么多反对意见的,而盲目的自信又让他坚持自己正确,所以,只能用不屑和封闭,把自己改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橡皮人。
调整办法:自信但不要过度——不要总躺在过去的成绩和经验上。活到老学到老,其实不用你去掌握多少东西,能得到一些新人的帮助,加上你的经验,工作照样可以做得更好,抵抗这种橡皮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虚心,虚心,再虚心,才能自豪,自豪,再自豪。
自卑:自卑的人一般都喜欢为自己做一个结实的“自我保护”,来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能脆弱地生活和工作下去。而橡皮的强度和韧性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
调整办法:放开自己,不予保护。把缺点完全暴露出来,犹如一个人从零分开始,做什么只可能往上加分,而且,安分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积累经验,你会发现自己有一个很美好的开始。
习惯:古语说司空见惯,见得多了,便成了习惯,人就会失去自己的敏锐,变得没有任何感觉。习惯性的橡皮,是所有橡皮心理因素中最可怕的一个。它会随着习惯无限加深,直到不可逆转。
调整办法: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千万别对任何东西都失去兴趣。要知道批评也说明了领导对你的重视,或者同事们给你的建议。
愤怒:对抗愤怒的方法,一般分3个步骤,一是努力反击,二是证明自己,而当一二全部无效的时候,只有听之任之,用沉默来表示一种无声的对抗。所以,愤怒需要妥善处理,否则,很容易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蜕变成橡皮。
调整办法:认识到,职场之上有些亏,也属于你工作的一部分,是必须要“吃”的。而且,别总站在你的高度去看问题,尝试着换位思考,看看别人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
五、案例:人在职场心在外
“橡皮人”的危害
喜欢在同事内部发泄情绪的,喋喋不休散发的“职场阴谋论”,在现实中,更多的“橡皮人”,依然在办公室得过且过。
他们没有痛感和反应,反弹力好,顽固。对于批评表扬无所谓,有的甚至缺乏耻辱和荣誉感。在团队里有一个“橡皮人”,往往会如流行感冒一样,造成一大片悲观主义的阴影!
▲案例一:工作混一天算一天
“橡皮”标本:老化橡皮人,橡皮人也有不安的心。
姓名:灰灰 行业:有线电视工程 年龄:28岁
橡皮诱因:上司许诺成空 代表橡皮论点:如果不给我机会,我就懒得动弹。
个人特征:聪明、自信、矛盾
28岁的灰灰,依然带着年轻人的朝气,谈起自己的工作,他很是疲惫。2001年大学毕业进入这家公司后,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来,现在工作的热情仅限于能保证自己的工资。
刚到公司的时候,他专业对口,对行业很熟悉,每次公司需要招投标的时候,他会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标书,并且他的标书能赢得客户的认同,让公司的高层很为器重。高层透露出要让他作公司副总的意思,正是这个承诺,改变一直意气风发的他。后来,公司从外面聘请了一位人员作了公司的副总。灰灰对新任经理表面上一切都和谐,却能感到丝丝暗涌,很多事情无法用语言描绘。这种微妙气场令灰灰开始越发消极起来:开会坐得越来越后头,不再申请新任务,对公司的一切举措,绝对不发言。
点评:挫折方显本色
我并不赞同用消极态度来应对这一切,建议灰灰或者是遭遇“许诺成空”的年轻人,可在适当调整后,用更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展示自己的大气。并非自己原因造成的升职失败,真正了解事情的上级会心里有数,并观察你。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所以更不能放弃。
何况现代社会充满了机会,这次的机会没有了,只要继续保持并提高综合能力,就一定能抓住下一次机会。灰灰在消极应对的情况下,依然有机会,并非每个年轻人都有这样的幸运,希望灰灰能及时抓住它,如果这一次在公司依然没有得到升迁,他或许该考虑跳槽。
▲案例二:工作只是为了拿工资
“橡皮标本”:尚有弹性的橡皮人
姓名:蓉蓉 年龄:26岁 行业:广告 橡皮诱因:没有任何动力
代表橡皮论点:工作就是拿工资,绝对不是我的事业
个人特征:自由、乐观、表现高调
尽管现在已经是部门一个小小的领导,公司的效益还可以,每月她都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在其他人眼里,她应该对这个工作有热情,而她却没有任何热情。
刚到公司时,3个月的时间她就干到部门主任,同事们对她的工作能力都很认可,可是干了半年以后,她发现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实在让她难以应付,先是一个10多人的公司,有一个老总,两个副总,其中一个老总和副总是合作关系,每次要汇报一个工作,要分别对三个总汇报,大家都想知道她部门的工作动态,如果只让其中一总知道,其他老总很不高兴,这样老是折腾得她把精力浪费在平衡关系上。其实她可以选择离开,但是想想现在这里干还算熟悉,觉得自己干生不如干熟,呆下来拿到工资,自己还可以存点钱去旅行。不过她觉得自己,在工作上不会像刚开始那么卖力了,能少干自己就少干了。
点评:鲜活要靠自己
作为管理者,心目中理想员工应该具备4个要素: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企业的忠诚度要高,这一点同时要求管理者将公司塑造为能让员工认可的企业;第二,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第三,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第四点,如果可能,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能独当一面则更佳。
就管理者的眼光来看,员工在公司里的表现,作上级的心里都会有所衡量。老实本分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看起来是很合情合理,但是没有一个上司不喜欢主动热情的职员。他选择这样消极的工作态度其实也表现出他自己对工作的不自信、不快乐。或许他应该和公司高层进行认真的沟通,打开心结,不要让自己工作热情失去。
▲案例三:挣多少钱干多少活
张亚冰 普通职员
工作中的张亚冰,常常给人一种斤斤计较的小气感。公司需要加班,加班费要计算得清清楚楚。同事工作上遇到麻烦,本是举手之劳,可张亚冰也懒得去管。同事们觉得她这个人不好相处,太小气,可她却有自己的说法,“我没挣那份钱,干嘛要去干那份活?再说了,做好了也会是别人的功劳,做不好就会自己背黑锅。”
其实,曾经的张亚冰对工作有很高的热情。刚参加工作时,她是单位里工作最积极的一个,也是很有潜力的新人。可是她虽然做得最多,成绩最好,效率最高,可是升迁的总是别人。她的一些好的建议,最后也总是安到别人的头上。渐渐的,张亚冰对周围的一切丧失信心,变得越发消极起来:开会坐得越来越靠后,不再申请新任务,对公司的一切举措,绝对不发言。
点评:这是一种无奈情况下的橡皮化。一般来说,职场当中的事,不会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时候,你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薪金和职位。这个时候心灰意冷,选择被动地“橡皮”下去,是很多人的对策。其实,这时应尽快调整自己,不要自暴自弃,应该认识到,职场上有些亏,也属于你工作的一部分,是必须要“吃”的。而且,别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尝试着换位思考,看看别人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
▲案例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袁晶 文员
用“橡皮人”形容自己的职场状态,袁晶觉得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今年27岁的袁晶,工作已有3年的时间,当初大学毕业时,袁晶和大多数新人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只是短短的3年时间,她的激情与希望就被琐碎的工作磨得消失殆尽。“每天上班,别人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忙得够呛,就我是在那数着秒针过日子。”袁晶的工作很轻松,每天只是整理整理文件、写写计划和总结,最初做时她也很认真,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这些工作对于袁晶来说已经轻车熟路了,她如同失去了知觉的橡皮人。
采访中,袁晶说她也曾想过改变现在的状态,可是一想到干生还不如干熟,而且每月还有不少的收入,所以总是在该下决心的时候退怯了。如今,她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工作着。
点评:古语说司空见惯,见得多了,便成了习惯,人就会失去自己的敏锐,变得没有任何感觉。为了把自己保鲜,要学会调整:工作中多和上司交流,了解上司有什么想法,公司有什么目标。订下当日的工作计划,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尽量完成。工作之余多参加聚会,让同事关系和朋友友情使你不能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也可以看看电视剧,或者一些生活栏目,培养自己对周围一切独立思考和保持思维上的敏锐。
六、建议:“橡皮人”如何大变身
橡皮人的形成,固然有工作环境之类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个人的心态问题———放弃自己。踏入社会工作的时候,都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因为缺乏经验和正确的认识,会在工作初期遭遇到很多的“不爽”(像领导的小小不公正,工作上的挫败等等),都会消磨自己的“雄心壮志”,开始怀疑社会,怀疑自己。再加上周围不可避免会有“橡皮人”的影响,进而会有“大家其实都是这样”,“像他那样不是也过得还行”的想法,进而放弃努力,开始橡皮。为了防止员工橡皮化,或者挽救“橡皮人”,一个优秀的企业及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良性制度”。团队中的沟通制度和人事调动制度,都要完善而灵活:最高管理者应该有兼听基层员工意见的渠道;规则公开的业绩考核制度;规范人事竞争上岗机会等。一旦良好的制度运作起来,员工就会受到积极的影响而自我激励。
拒绝橡皮的5个辅助招数
①放下工作,做个欢乐聚会。让同事关系和朋友友情使你不能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②多和上司交流,这样会让你明白上司有什么想法,公司有什么目标。
③每天对自己说“我有一个目标”。订下当日的工作计划,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尽量完成。
④看看电视剧,或者一些生活栏目。尝试着写下自己的感想,培养自己对周围一切独立思考和保持感情上的锐敏和联系。
⑤加强与亲戚和朋友的来往,那是一种放松和交流。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