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力众人才网!
大同分站
广灵
浑源
其它分站
返回主站
大同人才网:组织关系是气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2016-04-13 01:43:36 阅读量:187 作者:admin
0

导  读

组织关系如同人体气血,关系好的组织在竞争中可以做到“有气杀无气”,关系差的组织则会“气血双亏”。人际关系的理顺一在于组织文化,二在于个体修养,所谓: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个体的宽,最终会汇集成集体的宽。

经常有人感叹,上班用在人际关系上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超过了用在工作上的,这是很多组织都存在的现象。这是冗杂的“窄关系”也是组织效率低下的深层原因。大同人才网www.lizhongrcw.com

“窄关系”是阻碍组织长远发展的枷锁。只有建立起良性的“宽关系”才能让组织健康成长。

 

组织纵向的宽关系

公元前225年,王翦率60万大军征伐楚国,王翦请求秦始王多多赏赐良田美宅,好为子孙留下产业。王翦率军开拔后,又陆续派遣五位使者向秦始王请求赏赐良田。

别人都很疑惑,王翦说:“如今国中士兵调拨一空,托付给我指挥,我若不借此多求田宅,表示坚决为国效力,大王反倒要无缘无故地怀疑我了。”

一国之军事资源均属王翦领导,且率军远征,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没有一点“担心”和“过虑”是不可能的。这时,君臣之间的互信更多地依赖于臣子的智慧。

王翦与秦王是“向上沟通”,除了上下配合以外,组织内部另外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维度就是“横向配合”,这也是打造组织宽关系的关键。

 

横向宽关系(一)将相和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与赵惠文王渑池相会。酒兴之间,秦王请赵王表演鼓瑟,赵王便演奏了。蔺相如也请秦王表演敲击瓦盆的音乐,秦不肯。蔺相如厉声说:“在五步之内,我就可以血溅大王!”蔺相如怒目喝斥,秦王左右卫士都畏缩不敢行动,秦王只好非常不情愿地敲了一下瓦盆。直到酒宴结束,秦国始终不能对赵国有什么非分之求。赵王回国,加封蔺相如为上卿之职,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非常不满,还公开宣称,如果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后,处处回避廉颇,以致他的门客都感到十分羞耻。蔺相如说:“我不是怕他。我是考虑到强秦之所以不敢大举进犯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我所以避让,是先考虑国家利益再去想个人恩怨!”

廉颇听说后十分惭愧,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将相和”的成就决不是通过单纯的组织管理就能够达成的,它依赖于共同愿景的感召力、荣誉感和高水准的个人修养。

 

横向宽关系(二)相相和

除了“将相和”以外,还有“相相和”的问题,宰相与宰相同是文臣,文臣都是知识分子,其精诚团结更有特别的难处。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两位宰相姚崇和卢怀慎为我们作出了“相相和”的示范。

姚崇有次请了十几天假,政务堆积如山,卢怀慎无法决断。姚崇假满后,只用了一会儿功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对紫微舍人齐浣说:“我做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比?”

齐浣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宰相’。”

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遇事都要请姚崇处理,人称他为“伴食宰相”。

《尚书》上说:“如果有一位臣子,一心守善而没有其它本领,他的心地宽广,能够容人容物。别人有了本事,就好像是他自己的本事一样;别人才能出众,他能做到不仅口中加以称道,而且真正能从内心里喜欢上这个人。这是能容人的人,用他安定我的子孙臣民,则我的子孙臣民是能够得到好处的。”这段话所说的就是卢怀慎这样的人。

姚崇和卢怀慎,一个强,一个弱,卢怀慎尊贤举能,是有晓畅事理的谦谦君子风度的。卢怀慎临终遗表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能识别人才是一种最大的才能,甚至是领导者唯一重要的才能。能真正做到“容人容物”,也是一个领导者必需具备的。

 

横向宽关系(三)将将和

李克用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父亲。李存孝、李存信都是李克用的养子,可是他们相互不和睦。李存信在李克用那里很受宠,时间长了,李存孝心里不安,盘踞邢州开始造反,但失败了。李克用把李存孝押回晋阳,车裂处死。李存孝是非常难得的军事人才,在战场上是常胜将军,李克用很爱惜李存孝的才能,他估计临刑前各位将领一定会为李存孝求情,他便可以趁机将李存孝释放,但各位将领妒忌李存孝的才能,没有一个人出来说话。

李克用考虑问题有明显失误。李存孝公开谋反,不杀是不行的,李克用的算盘是由将领们求情,他再做个顺水人情,这样于法无亏,又保全了自己深深爱惜的悍将,但李克用再没有想到将领们的嫉妒和仇视。李存孝死了,李克用军队的竞争力也逐渐衰弱下去,这在大竞争、大分裂的年代等于收到了死亡通知书。因此,李克用的失败归根结蒂还在于内部不团结。

 

宽关系的法门——内省

就人事的大题目来说,人与事是不能分离的,所有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就要靠人的素质、能力、心态以及“习惯成自然”的后天天性。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谈人格的修炼时提出:“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

公元236年,魏明帝命三公九卿每人推举德才兼备的人,司马懿推荐兖州刺史王昶。

王昶为人恭谨忠厚,他给侄子起名王默、王沉,给儿子起名王浑、王深,告诫他们:“我以这四字作为你们的名字,是要你们顾名思义。事物都是成熟得快死亡得也快,晚成才有好结果。如果能把委曲看作舒展,把谦让看作获得,把柔弱看作刚强,便很少不成功了。毁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分的契机。别人攻击,应当退而质问自己,是否有可以被攻击的行为;如果没有应受攻击的行为,那么他的话就是虚妄之言,说得不对也无害于己。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不要轻易地毁誉别人,但如果有人批评到自己头上,则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既掌握了“自我批评”的武器,对待别人的批评又采取如此“克己”的态度,大约这就是中国人人格修养的不二法门。大同人才网www.lizhongrcw.com,大同求职招聘平台。

 

来源:微信公众号“宽窄之道

作者:丁千城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