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力众人才网!
大同分站
广灵
浑源
其它分站
返回主站
2016年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2016-03-04 09:18:16 阅读量:248 作者:admin

2月25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成就,分析“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健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厅长王建文,驻厅纪检组长李广禄,副厅长刘海芸、姚逊、张其光,巡视员杨培岳,副巡视员王泽、赵贵、边少先、孟毅芳出席会议。副厅长李建刚主持会议。

大同人才网www.lizhongrcw.com

会议指出,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突出表现为:一是着力应对经济困难,通过援企稳岗、扶持创业、拓宽渠道等措施,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1.5万人,全面超额完成任务。二是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公布工资指导线等措施,确保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三是着力推进重大改革,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改革等,在解决公平性、全覆盖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步。

会议强调,2015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改革突破冲刺的一年。以此为标志,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就业范围持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政策连续创新,就业服务更加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落成,综合参保率达95%,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实施,“两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公职人员管理不断加强;劳动关系调处机制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人社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经济领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不同程度地传导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来,不少领域面临着“两难”选择。在就业方面总量压力不减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劳动关系方面矛盾易发多发且有扩散的风险,社会保障方面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受到来自老龄化加剧的严峻挑战。同时,必须看到机遇所在,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首先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和人社部的有力指导,这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是民生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上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人社领域法规制度日趋完备,政策框架更加健全,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推进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五句话”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廉洁和安全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着力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改革、补短板、兜底线、防风险,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整体跃升,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主动贡献。

会议强调,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六大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各级人社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效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确保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力争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扎实做好促进就业各项工作,确保发挥就业托底作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主动的就业政策,培育拓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以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提供新岗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一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双创服务,打造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启动运营省级创业融资服务中心和创业扶持小额贷款公司。适时举办全省创业大赛和优秀创业项目评比活动。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利用自有资源建立创业实训基地,提高创业成功率。二要防范和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主动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研究制定应对范围性失业风险政策预案,尽可能多地争取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促就业、防失业、扶创业的作用,做好煤炭、钢铁等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工作。三要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开展系列专项服务活动,搞好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实名制跟踪服务。统筹“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继续实施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见习岗位,鼓励大学生灵活就业、网络创业。四要加大援企稳岗和就业援助力度。落实好国务院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援企稳岗措施,继续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力度,持续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鼓励支持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停薪留职、内部退养等办法,稳定就业岗位。对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实行精准帮扶、托底安置,研究制定就业援助期满退出办法和接续性政策。五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制定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实施职业培训全覆盖计划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六要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务对接等,提高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打造一批特色劳务品牌。统筹整合培训、认证、鉴定等资源和劳务输出平台,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引导就近就地就业,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增收脱贫,力争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七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继续开展人力资源市场平衡专项整治,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动形成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市场招聘信息系统,搭建面向大众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失业统计监测和就业形势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一要深入推进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出台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监督检查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公布2014年省属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按时兑现省属国企负责人年薪。指导推进市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二要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依法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原则上不超过上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幅。发布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指导督促各市发布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三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继续抓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和乡镇工作补贴落实,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兑现。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一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改革方案,做好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渐近式延迟退休年龄、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号等重大改革举措的前期准备工作。实施遗属待遇和病残津贴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参保续保和按较高标准缴费。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二要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制定出台中人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等配套政策,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争取机构编制,充实人员队伍,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三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农合政策,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疗保障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四要完善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深化医疗保障支付方法改革,全面推进医疗保障付费总额控制与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复合付费方法,全面开展医疗保障智能监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将异地安置人员、异地转诊转院就医人员、急诊人员全部纳入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持社保卡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主动探索省外就医结算新模式。研究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与医疗救助制度做好衔接,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居民医疗保障门诊统筹。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五要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做好失业监测预警工作。修订出台山西省《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继续实施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专项行动,稳步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六要加强社保基金监管。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监督执法规程,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督和社会监督,继续开展基金安全评估试点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和反欺诈工作,严格执行要情报告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完整。七要加快推进法定人群全覆盖和电子社保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瞄准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社会保险参保基础数据库,努力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推动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继续整合社保经办资源,全面推行五险统征,推进网上业务经办平台向县级延伸。八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农合信息系统的研究比对,着手开发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启动金保工程二期项目,扩大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重大人才工程,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年新增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7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万人。一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支持科技创新城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创新。二要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瞄准“高精尖缺”培育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效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加大引智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外专百人计划和高端外专项目,主动引进和用好国外高层次人才。三要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小学中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出台小学中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深化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项目,把好职业资格入口关,建立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制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措施,落实技能等级同大城市落户挂钩政策。四要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计划。以58个贫困县为重点,深化服务内容,促进高端人才资源、先进管理和前沿技术向贫困地区集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人才扶贫。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政策体系。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要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主动推进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探索分级分类考录。着力解决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开展省级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扎实推进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及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在有条件的市推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建立公务员任职宣誓制度。加强公务员素质能力建设,实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从严实行公务员平时考核和日常管理。严格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管理,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二要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健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制度,大力推行分业分类公开招聘办法。按照高校和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的要求创新人事管理措施,完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三要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完善量化考核、积分选岗军转安置制度,拓宽安置渠道,加强政法部门接收军转干部,确保平稳有序完成裁军期间军转安置任务。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要抓好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研究出台我省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深入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建立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监管,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加强特殊工时管理。全面推进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建设,实施网上劳动用工备案,加强对企业用工的动态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二要依法规范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做好同煤集团、晋能集团两个国企改革试点职工分流安置工作,依法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针对困难企业停工停产、欠薪欠保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提出援企稳岗防风险的储备性政策建议。三要抓好信访维稳、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工作。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确保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在法定途径和程序内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推进劳动监察执法体制改革和执法能力建设,巩固农民工工资拖欠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制度、重大欠薪案件部门联动和行政司法衔接等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鼓励引导银行卡代发工资。有机衔接调解、仲裁和诉讼。四要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及其随迁家属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优秀农民工进行表彰奖励。

加强自身建设和基础工作。一要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作为今年党建的龙头任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抓早抓小抓苗头,强化案件查办,持续正风反腐,防止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和失职渎职。二要深入实施“六权治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按照“两清单、两张图”运行权力,推进综合性政务平台体系建设,切实作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要完成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尽快报批印发执行。各市的规划稿也要在年内编制完成,注意与当地政府“十三五”规划的衔接融合,形成目标清晰、措施可行、可分解、可考核的规划体系。四要大力发扬“冬季行动”的优良作风,强化“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抓落实的责任,加强常态化督查,做到人人有“任务书”、事事有“时间表”。

会上,对2015年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

各市人社局局长,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企业人事处、人力资源部负责同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