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和成功并非水火不容,你可能仅仅是选错了路。(大同人才网www.lizhongrcw.com)
斯坦福大学同情和利他主义研究教育中心科学主任Emma Seppala在《幸福之道:如何让幸福的科学为你的成功加速》一书中指出,人们认为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牺牲当下的幸福,这种观念存在误区。
现在流行的成功学理论是,没有压力的人不可能成功,焦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人们已经接受了过度扩张的生活方式,沉迷于肾上腺素刺激下的生活。然而,追求高强度压力的比拼会导致严重的职业倦怠,进而转化为生产力下降。
研究表明,长期的压力会损耗做重大任务必要的认知能力,从而导致工作表现不佳。Seppala的论点与近期哈佛大学一位教授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长时间工作已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象征,但其实人们花去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并不富有成效。
这样的研究结果也不算新鲜,可是为什么还是会有如此多的人在工作时,要继续把自己逼到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某种程度上,人们这样做是希望自己能够有资本用以吹嘘。“在我们的文化和工作习惯中,成功不可避免要伴随着压力的这种观点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会为自己饱受压力而感到骄傲。”Seppala表示,“尽管我们可能并不真正喜欢有压力的感觉,但是我们会像佩戴荣誉勋章一样背负它。”
当然,短期的压力对工作表现还是能够有所助益的,比如在演讲前的小紧张。然而,从长远来看,过多的压力会对成功和健康都有损害。
关于成功的理论早已渗透在我们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别做白日梦”、“专心”、“再努力点”。然而,尽管这些道理广为流传,实际上却有许多漏洞。Seppala总结了6条常见的有必要抛弃的成功学理论:
1. 永不停止:为了实现更多并保持竞争力,在结束一个任务后,你必须迅速转换到下一个,永远密切关注接下来的那一个;2. 没有压力怎能成功:如果你想成功,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过多负荷的人生是快节奏生活不可避免的副产品;3. 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把每一点精神能量都用在任务上,避开干扰和诱惑;4. 专注于自己的细分优势领域:在自己的小领域钻研,成为专家,你就会知道如何最好地解决问题;5. 发挥你的长处:让工作与天赋相结合,做你最擅长的事,远离弱点;6. 个人利益优先:只关注自己和兴趣所在,这样你就可以成功超越对手。
Seppala认为,这些理论背后隐含的巨大代价就是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神经科学研究也表明,我们最有创意的时候反而是精神不集中的时候。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是会腾出时间来“偷懒”休闲的。冥想就是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你让大脑保持平静状态,不是满脑子充斥着欲望和焦虑;此外,相比先为自己着想,更多考虑利他的团队会更有效率,幸福感也更高。医学研究也显示,有苛刻老板的员工心脏健康水平更糟,成功来自于关心和对同事朋友保持责任心,在他人困难时友善对待提供帮助,避免谴责并宽恕错误。
“压力是一种成功的标志”这样的观念不会很快在我们的文化中消失,因此关键还是,要在你自己和周围那些每周工作80小时的人之间设置一个心理缓冲地带。你要告诉自己:1.不为看起来更勤奋而在办公室待到很晚,这样工作效率才能更高;2. 长远来看,只有精力旺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处于过度扩张之中,被困在一个永无止境的待办事项列表里,没有时间陪伴所爱的人们,做喜欢的事时心存愧疚,或者没有找到每天的意义所在,那么,此刻是时候让自己回到幸福的轨道上了。
书名:《幸福轨道:如何让幸福的科学给你的成功加速》(The Happiness Track: How to Appl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to Accelerate Your Success)
作者:Emma Seppala。斯坦福大学同情和利他主义研究教育中心科学主任,健康心理学家。致力于将幸福的科学应用于人们的生活,荣获斯坦福大学里昂服务奖。大同人才网www.lizhongrcw.com,大同人才市场。
出版信息:Piatkus,2016年1月